1月9日上午,广陵古籍刻印社内,订货商、洽谈方、参观者一拨接着一拨,人声鼎沸、热气升腾。
看着正在装箱打包的40多块《兰亭序》、《滕王阁序》等书法名帖雕版版片,河北省衡水市文物管理所所长、衡水法帖博物馆馆长白如廷如释重负。这批受到该市四套班子领导高度重视、财政专项拨款订制的法帖雕版明天即可运抵衡水,在今后的展示、收藏与经营中助力该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打包现场,来自衡水的法帖拓印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广民仔细地端看版片,感慨地说:“中国印刷技艺的两个代表性非遗项目——雕版印刷与法帖拓印第一次跨区域实现了交流,‘世遗’与‘国遗’的牵手,对提升行业知名度、联手开拓文化产业大有裨益。”
法帖拓印之乡牵手雕版印刷之乡
在中国古代,从布锦、石碑、木板上拓下的汉字纸稿被称为帖,法帖则是名人名家书法艺术范本。
河北衡水自明朝永乐年间以来,民间进行法帖刻版拓印已有500多年历史。在衡水湖畔,刻制法帖的村庄有十几个,其中尤以河沿镇阎庄最具规模,村民大多数都会法帖刻版拓印技术,衡水阎庄也被称为中国木刻法帖第一村。不过,随着历史变迁,木刻法帖技艺已在衡水失传,只有石刻法帖技艺还在传承。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衡水市成立了中国唯一的木刻法帖博物馆,至今已征集法贴300多件。由于上世纪60年代海河发生水灾,阎庄被淹,许多刻版被大水冲走,导致衡水法帖博物馆征集的许多法帖只有拓本而无版片,成为博物馆馆藏憾事。
2009年,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国家级非遗技艺大展上,广陵古籍刻印社参展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与衡水法帖刻版拓印技艺毗邻陈展,这让衡水人了解到,原来“南方雕版印刷代表地”指的就是扬州。这次展览,让南北两大“非遗”项目从此有了往来。去年初,衡水法帖博物馆向政府汇报了有关恢复法帖木刻版片的设想,当即引起该市四套班子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由财政拨付专项奖金落实。法帖拓印之乡与雕版印刷之乡就此实现历史上首度牵手。
十书法名帖金丝楠木上复活
衡水法帖博物馆向广陵古籍刻印社订制的雕版法帖共有十件,其中就有王羲之书法珍宝《兰亭序》,此外还包括其他多位历代名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