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浩印刷人才网 首页 找工作 招人才 公告 资讯 积分商城 社区 视频
数字时代编辑的角色转换
PrintHR2011-03-08浏览量:818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转眼间就过去了,出版业在持续的激烈竞争中开始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无论是从事传统出版,从事数字出版,还是从事两者兼而有之的复合出版,编辑只有从过去的单一角色向现在的综合角色转换,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与挑战。

  所谓编辑的单一角色,是指过去编辑只需做好与书稿有关的案头工作就行了,其他可以不用考虑;所谓编辑的综合角色,是指编辑除了做好与书稿有关的案头工作外,还需做更多的其他工作才能适应这个行业的各种变化、发展与挑战,否则就难以出成绩、出成果。

  编辑的综合角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编辑是文化生产者

  这是编辑的传统角色,也是编辑的主要角色。但现在的文化生产者,内涵已不同于以往的文化生产者。过去编辑较多是被动生产者,现在编辑较多是主动生产者。过去的编辑较多从事“来料加工”,对自然来稿进行审阅、把关、综合、重组、提升;现在的编辑较多从事“创意产业”,主动策划选题、设计产品,积极组稿编稿、组织生产。过去的编辑较多面对单一纸媒介,现在的编辑除面对纸媒介外,还要面对各种数字媒介,科技含量比以前更多、更高。

  现代编辑一方面要“吃透作品”,要从图书的文化属性来研究书稿、把握书稿,要从知识、文化、导向的角度来分析把握作品、加工整理作品,提高作品的文化含量。另一方面,现代编辑要“打磨作品”,要有的放矢,指向明确,设计出符合读者和市场需求的“既叫好又叫座”的图书产品,包括策划选题、组织书稿、提炼加工、设计包装等,把图书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凸显出来。比如提出富有创意的图书选题,组织得力的作者完成书稿;比如整体设计图书,包括对整个流程中各种细节的把握,以提高图书的综合品质和核心竞争力;比如纸质产品与数字产品的先后(同时)开发与挖掘,或者相互借势、借力、促进。

  编辑要设计和生产出独特的文化产品,必须非常懂行、非常专业、非常敏锐。比如文学图书编辑要懂文学,否则和作家交流起来就很难找到平等的对话权(作家对这样的编辑也不放心),对文学类图书的发展趋势也难以把握。推而广之,别的门类的图书编辑也是这样。如果不懂行、不敏锐,一是难以策划、设计出富有创意的选题;二是难以组到高质量的书稿;三是难以加工、提升书稿;四是难以对图书产品作宣传与推广。
  
  同样,编辑不仅对编、印、发等流程要非常熟悉,对数字新技术、新理念也要非常熟悉,否则就难以展开全媒体出版和其他创新出版。

  编辑是文化经营者

  这是编辑要充当的新角色,也是新形势下编辑的重要角色。编辑不仅要设计、生产优秀图书,还要推广、营销优秀图书。编辑要把图书的文化属性与商业属性紧密结合起来,并发挥到极致。

  编辑是项目负责人。过去编辑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管好自己的案头工作就行了。现在的编辑是项目负责人,要管好自己所负责的项目。围绕这个项目的一切相关事宜,编辑都应该加以考虑、关注与经营。大到一套丛书,小到一本书,都是一个项目,责任编辑是当然的项目负责人、项目管理者。编辑在管理这个项目时,不仅要考虑如何凸显其文化内涵,而且要从图书的商业属性考虑它的市场效果,包括开本、材料、工艺、定价、读者定位、宣传营销等;不仅要考虑图书的内在因素、本质因素、核心价值,而且要考虑它的外在因素、关联因素、边缘价值。

  编辑要管理好一个项目,就必须对图书有一个整体的设计与定位,比如读者群的确定、目标市场的细分、潜在优势的挖掘、市场风险的规避,都要明了在心。

  编辑要管理好一个项目,还要把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图书的、非图书的,作者的、读者的、出版社的、渠道的、媒体的,好的、坏的,显性的、隐性的,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
  编辑要与其他环节的工作人员主动沟通,积极协调,使项目顺利运转。沟通、协调不仅有对内的,即与出版社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沟通、协调,而且也有对外的,即与读者、作者、承销商、媒体人等的沟通、协调。

  编辑是产品推广人。现代编辑不仅是图书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还是图书产品的营销者、推广者。编辑在选题策划时就要考虑后续的生产、营销问题,做到质量最优化、效果最佳化、利润最大化。在数字化时代,编辑不仅要考虑图书的纸质版出版,更要考虑立体开发,对图书做全媒体出版。比如是否可以用电影、电视、动画、网络等其他形式来展现,是否可以作海外授权,是否可以开发其他延伸产品、衍生产品,或者多方面运作如何互相衔接、利用、促进。编辑在图书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还要考虑如何做推广、营销,是做平面推广还是做立体推广,是在什么时间、地点推广,选择什么样的推广渠道与推广方式,重点推广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推广效果,并落实各种细节。推广的力度大小,往往决定图书销量的多少与利润的多少。

  编辑是图书服务者。编辑要有服务意识,在图书生产、营销的链条中,编辑要考虑到整个流程中上下、左右、前后的对接、配合,要为下一个环节服务、为其他部门服务。当然,其他部门也要为编辑服务,互相服务、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编辑的服务分对内服务、对外服务两部分。对内是为项目相关人员、相关部门服务,以保证项目的正常、快速、高效运转;对外是为作者、读者、承销商、媒体等服务,以树立出版社及图书产品的良好形象与品牌,吸引更多的稿源、更多的读者,争取更多的合作者。

  编辑是创新实践者

  数字化时代,出版业的大趋势是数字出版,尽管传统出版(纸介质出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尽管目前对出版的前景与发展有犹豫者、观望者,但数字化浪潮已是势不可当。编辑的出版理念、编辑思想、工作方式、前进方向等都必须不断地加以变化与革新,否则就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数字出版,包括内容(文本)数字化、技术(手段)数字化、形式(载体、媒介)数字化、平台(渠道)数字化等。编辑对图书内容、形式、制作方式、传播手段等接触最多、最密切,编辑是数字技术最前沿的使用者与实践者,是出版改革的先行者与领航者。这些都决定了现代编辑必须要有更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必须走在出版行业的最前沿。

  纸质图书库存积压、销量减少、利润萎缩等现状透露出某些传统编辑创新不够、后劲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而一些网络上错漏百出、垃圾成堆、“很黄、很暴力”等怪现状,则凸显了某些网络编辑(数字编辑)缺乏责任感、缺少基本功、肤浅浮躁、急功近利。

  现代编辑要做学习型的编辑。传统编辑要向数字编辑学习,学习他们的出版新理念、数字新技术、运营新思路;数字编辑要向传统编辑学习,学习他们扎实的基本功、坚实的责任感、持之以恒的坚韧劲。

  编辑从单一角色向综合角色转换,这是现代出版在数字化时代应对各种挑战的必然趋势。编辑必须一专多能,成为多面手,成为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出版新形势的需要。

点赞 0
收藏 0
打印 反对 0 举报 0
最近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