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浩印刷人才网 首页 找工作 招人才 公告 资讯 积分商城 社区 视频
我的“就业”被谁做了主?
PrintHR2016-04-28浏览量:1887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应届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遭遇了更多无奈。

就在一年一度毕业高潮来临之际,继“被自杀”、“被自愿”等词汇风行网络之后,“被就业”成为新的流行语。7月12日,西北政法大学一位网名“酱里合酱”的应届毕业生在论坛上发帖表示,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还赫然盖着该公司的大红公章。他“太兴奋了”,于是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

这则帖子短时间内被访问18万次,跟帖1600多条,不少大学生在此交流自己“被就业”的经历。结果一些论坛上出现了批量“被就业”群体,“被就业”一词也随之走红网络。

引子

“被就业”是

“个别现象”

7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尽管上半年全国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就业签约率为68%,但仍有近300万毕业生仍未实现就业。

这是继教育部此前公布就业率之后,又一部委公布了相同数据。发布会现场,有记者对“被就业”提出质疑,人保部负责人强调:“对于个别弄虚作假的情况,政府部门不会放任。”

本周一教育部也正式表态,称“被就业”只是个别现象,一旦发现哪所学校就业率造假,会对该校的就业工作“一票否决”,但又强调“不会对所有学校进行调查”。那么,“被就业”问题会就此画上句号吗?

学校“准就业”环节容易出问题

“今年不太好,工作不好找。”这是北京某“211”、“985”学校一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说的第一句话,这大概代表了今年不少高校学院负责人的心声。据这位负责人介绍,虽然具体数据并不明确,但全校就业比例应该不到60%。

惟一让这位负责人庆幸的是,就业率数据并不由他们负责,而是由“学校就业处”制作。“就业率统计是由学生直接通过计算机输入到学校的系统中,就业处数据库自动生成,我们学校是这样的,其他学校的情况应该也差不多。”该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学生就业处”在各个学校名称并不一致,有的也叫“就业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帮助学生就业以及一切善后工作,包括学生档案、户口的处置。实际上,这正是就业率“造假”的出口之一。

据介绍,目前就业统计分得非常详细,内容包括出国、升学、签就业协议、服务西部和服务基层、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证明、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单项。其中前四项是无法造假的——出国和考研的数据直接进入数据库;签就业协议就是指三方协议,户口和档案将直接从学校调入单位;服务西部和服务基层,就是去社区、当村官,二者档案都留在学校,两三年之后说不定能解决户口。然而,除了这几项,后面的几项能否如实反映问题就很难说了。

“签劳动合同,就是和单位签了正式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证明,就是由单位证明你在那里工作,这个就不好说了;自主创业呢,就是开饭馆、开小店;自由职业者,就是在家呆着写东西,撰稿。”该负责人表示,可能的问题就出在这几项上。

点赞 0
收藏 0
打印 反对 0 举报 0
最近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