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没有多少企业能够躲得过市场下滑的挑战。
近日,全球三大胶印机厂商陆续公布了最新财报。其中,海德堡公司2020/21财年一季度(2020年4-6月)实现净销售额3.30亿欧元,同比大跌34.26%;接到的订单量为3.46亿欧元,同比大跌43.74%。
小森公司2020/21财年一季度实现净销售额137亿日元,同比大跌22.60%;接到的订单量为119亿日元,同比大跌33.15%。
高宝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05亿欧元,同比大跌20.06%;接到的订单量为4.80亿欧元,同比减少16.24%。
单就二季度看,高宝的营收为2.32亿欧元,同比下滑15.6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但其收到的订单量同比减少29.71%,降幅比一季度的1.77%大幅放大。
从盈利来看,受益于大力度的重组,海德堡公司在营收大跌的同时,意外实现500万欧元的净利润,一举扭转了上财年同期净亏损3100万欧元的局面。
小森公司净亏损1亿日元,相对于上财年同期的净亏损8亿日元,同样是大幅好转。
高宝公司上半年净亏损4420万欧元,与上年同期的净亏损240万欧元相比,增亏17倍多。
海德堡、小森还给出了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情况。其中,海德堡公司来自中国市场的净销售额大跌39%,订单量与上财年同期比同样下滑明显。
好消息是:自6月开始,来自中国市场的订单量开始回暖。
日本小森公司来自大中华区的净销售额为24亿日元,同比大跌31.43%;订单量为30亿日元,同比减少14.29%。
胶印机厂商的日子,为什么不好过?主要原因自然是圈内老板们收紧了口袋,不愿意多花钱。
而老板们为什么要收紧口袋?主要又是因为疫情之下需求不振,赚钱越来越不容易。
然而,疫情对各位老板影响再大,毕竟也还是阶段性。在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内来看,印刷企业的盈利能力到底怎么样?
接下来,三好同学就来扒一家老牌印刷企业:界龙实业。
底蕴深厚的界龙实业
界龙实业无论在圈内,还是圈外,都可谓大名鼎鼎。作为印刷圈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它成立于1993年12月;作为改革开放后崛起的第一批印刷企业之一,它实际上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1978年之前。
界龙集团官网显示:1973年,界龙投资1000元购买2台脚踏小圆盘印刷机,由此开启了艰苦创业的历程。
当时,它有一个颇具时代色彩的名字:川沙县黄楼公社界龙生产大队印刷组,主要产品是信笺、饭菜票和药品包装袋。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先人一步的界龙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工业销售额由63万元增长到1993年前后的超2亿元。
在此期间,界龙进行了多次技术改造,设备能力大幅提升,并在1993年联合其他两方共同投资9500万元成立了界龙浦东彩印公司,其主要产品也由零散印件逐步拓展到包装盒、标签、商业表格、塑料包装等。
1994年2月,由上海界龙彩印总公司等3家“界龙系”企业发起成立的界龙实业在上交所挂牌,由此成为印刷圈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
搭上资本快车的界龙,进一步迎来了发展的契机。通过一系列投资,它不仅成立了多家子公司,而且将产品进一步拓展到书刊、报纸、烟包、印铁制罐、无菌包装,乃至PS版制造等领域。
此外,界龙旗下的龙樱网,还是国内最早从事个性化产品定制的印刷电商之一,其成败得失对今天的同类企业仍不乏借鉴意义。
三好同学没有做过认真的调查,但说界龙是国内产品门类最全的印刷企业,或许并不为过。
目前,在界龙集团官网的企业介绍中,仍有这样一句话话:“集团印刷包装主业发展迅速,实力雄厚,有9家专门从事各类包装印刷、书刊、报纸、票据标签、商业印刷、纸塑包装制品及材料等生产企业。”
9家企业做这么多产品,基本上每一家都不重样。
界龙成立之初,从所有制性质上看,算是村办集体企业。直到2001年前后完成第二轮改制,这一局面才最终改变,界龙集团正式成为由自然人持股的民营企业。
三好同学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来说界龙,是因为作为上市公司的界龙实业,最近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
那就是:其原第一大股东界龙集团于近日将持有的界龙实业12.14%的股权,转让给了丽水浙发易连商务管理合伙企业,后者的持股比例从而达到19.69%,成为界龙实业新的第一大股东。
界龙集团后续还将继续向浙发易连转让其持有的界龙实业7.54%的股权,最终实现从上市公司的完全退出。
交易完成后,界龙实业的名称短期内或许不会改变,但它在资本意义上与界龙集团之间的关联却不复存在。这算不算是个大变化?
过去20年,界龙实业赚了多少钱?
作为从20世纪70年代起步的企业,界龙不仅见证而且亲历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印刷业的快速发展。
而且,由于上市较早,界龙实业是圈内少有的财务数据公开可见,且连续20余年有年报可查的企业之一。
过去这些年,界龙实业的经营状况怎么样,既是其自身努力的写照,也能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国内印刷市场的变化。
因此,在界龙实业大股东易主之际,三好同学仔细扒了扒其2000-2019年20年间的主要财务数据。
先来看资产。截止2000年末,界龙实业的总资产为7.0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简称“净资产”)为1.97亿元。
此后19年时间,界龙实业的总资产基本上稳步向上:2004年末首次跨过10亿大关,2008年末首次跨过20亿大关,2011年末首次跨过30亿大关。
截止2019年末,界龙实业的总资产为31.89亿元,比2000年末增长3.51倍。
相对于总资产,界龙实业净资产的增长曲线,看上去没有那么陡峭:截止2000年末为1.97亿元,到2007年末,由此前的2亿多元跃升至4亿多元;到2015年末,又由此前的4亿多元跃升至8亿多元。
截止2019年末,界龙实业的净资产为7.76亿元,比2000年末增长2.93倍,略低于总资产增幅。
界龙实业的资产情况(单位:亿元)
再来看营收。2000年,界龙实业的营收为4.08亿元。在当时的印刷圈,这绝对是相当不错的水平。
随后几年,界龙实业的营收持续增长,到2004年达到7.17亿元。自2005年开始,界龙实业营收的波动明显加大,但到2014年达到近20年高点19.85亿元之前,基本上是在波动中向上。
自2015年开始,界龙实业的营收遭遇一定的压力,主要走势呈现为波动中向下。到2019年降至10.93亿元,为近11年来的最低点,相对于2000年增长167.88%,幅度并不算很大。
界龙实业的营收情况(单位:亿元)
接下来看利润。过去20年,界龙实业17年盈利,3年亏损,赢面相当大,但3度亏损均出现在近4年之内。
2000年,界龙实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为975.63万元,2001年降至553.80万元,随后连续上扬,到2005年达到2049.18万元。
自2006年开始,界龙实业净利润的波动加大,直到2011年阶段性触底694.98万元后,出现一波连续4年正增长,到2015年达到1825.34万元。
2016年,界龙实业出现近20年首次亏损,净利润为-1098.34万元,但第二年其净利润便达到3228.21万元,创出近20年最高点。
2018年、2019年,界龙实业连续两年亏损,亏损额分别为1180.93万元、9272.98万元。
界龙实业的净利润情况(单位:万元)
2000-2019年,界龙实业共实现营收225.68亿元,净利润1.21亿元,利润率为0.54%。
在此期间,界龙实业利润率的高点出现在2005年,为3.34%;低点出现在2019年,为-8.48%。
过去20年,界龙实业利润率之低,是不是出乎很多老板的意料?
当然了,一家企业在圈内的地位并不完全取决于规模和盈利能力。
毕竟,像界龙一样起步于改革开放前,历经40余年仍能屹立不倒,且保持在行业前列的企业,几乎屈指可数。
多元化,还是专业化?
复盘过去40多年的发展,可以发现界龙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其产品相当多元。从包装印刷,到书刊、报纸、标签、商业印刷,再到纸塑包装制品及材料,基本上涵盖了印刷圈的全部主流细分市场。
这样的产品结构,在国内几乎找不到第二家,在国际上大体也只有日本凸版印刷和大日本印刷与其类似。
界龙之所以会形成多元并进的产品结构,或许与其起步、成长的时机有关。
在界龙奠定发展根基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印刷市场产能供给严重不足,放眼望去可谓商机遍地,不管做任何产品几乎都能获得不错的盈利空间。因此,看到机会的企业,很容易选择多元化发展模式。
到了90年代,随着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放大,新生代的印刷企业在有意无意间更多地倾向于专业化的发展模式,并从中逐步涌现出了裕同、劲嘉、合兴、雅昌等行业或细分市场的龙头。
相对而言,多元化能够分散企业的发展风险,但由于在每个产品线上都面临专业化企业强有力的竞争,除非有超强的实力做后盾,否则企业很难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
而坚持专业化的企业,更容易在特定产品线上获得规模优势,形成竞争壁垒。但由于特定产品的潜在市场规模总有限度,因而更容易触碰发展的“天花板”。
在多元化与专业化之间,老板们究竟应该如何选择?
在三好同学看来,市场形势的变化,已经让多数圈内企业失去了像界龙一样全面多元化的机会。由于资金、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局限,有些企业或许可以同时运营一条或两三条产品线,却很难想象有老板能在七八种差异明显的产品上运筹自如。
也就是说,专业化是现阶段多数圈内企业自然而然的主要选择。
强调专业化,是不是意味着三好同学反对多元化?当然不是。比如:近年来,裕同在多元化方面的布局,便给三好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对于其他一些企业,裕同多元化的特点是强势介入,高举高打。
自上市以来,裕同一方面继续巩固在消费电子产品包装方面的龙头地位,另一方面在酒包、烟包、环保纸塑等多条产品线快速推进,而且每一条产品线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其他资源,以保证能在短期内获取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定位,甚至成为细分市场龙头。
简单说来,三好同学看好的是:高度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也就是,在把一个细分市场吃透的基础上,再集中力量向其他市场拓展。
有老板可能会说了:像裕同这样的企业,国内也数不出两三家,这是不是意味着其他企业都不应该进行多元化?
当然不是。印刷圈除了有全国性的大产品、大市场,还有很多细分产品、区域市场,如果各位老板能在特定细分或区域市场中做到龙头,同样可以进行多元化的产品拓展。
怕就怕,一个产品还没做好,就“这山望着那山高”,盲目向其他领域扩张。
就说到这里。最后,还是祝各位老板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