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是建立在信息数字化的基础上,对印前、印刷及出版各环节过程中的图文信息和生产控制信息进行集成管理与控制的系统和技术。相对来说,国内印刷企业无论是印前设备、印刷设备还是应用的印刷管理软件系统都存在种类繁杂、关联度低的特点,要实现统一的数字化流程管理比较困难。然而,数字化工作流程在整个印刷工序的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印前环节在配置软件系统时,就要考虑软硬件之间的兼容与匹配,以便更好地发挥出整个系统的价值。
近年来,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新华”)积极探索,应用印前数字化流程软件及色彩管理系统,对印刷质量进行标准化、数字化的全流程管控,全面提升并稳定印刷色彩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打出智能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印前数字化流程与色彩管理
随着印前技术的日益发展和革新,安徽新华印前配置了高精度图文数字化采集与处理系统、标准观色环境,屏幕软打样系统、数码打样与验证系统,数字印刷系统、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等印前配套设备和设施。印前综合技术能力不断突破和加强,逐步完善和优化印前数字化工作流程,已经形成相对稳定和可靠的且可预知的色彩传递数据链,确保色彩品质。印前各系统流程自成一体,又互相融合,并且符合国际国内印刷标准和要求。印前图文处理开始向更高标准和更深层次迈进,为后续印刷色彩还原提供优质、高效、可靠保障,印品颜色质量更优良、更稳定。
图1 印前数字化流程
在印前数字化流程中,如图1所示,包含三个方向的数据流和一个物料流:粉红色线对应色彩标准采集流,蓝色线对应ICC印刷色彩特性文件的使用,桔色线对应CTP制版机生成出版数据,绿色线对应提供机台相关必须物料。
1.色彩标准采集流
首先调试印刷机,确认印刷机达到标准印刷状态后,从印刷机采集标准的色靶印品,通过自动分光光度计测量采集色靶数据,计算出匹配印刷机状态的ICC色彩特性文件。
这个数据的关键是调试印刷设备至标准状态,保证印刷设备状态的稳定,并予以验证其稳定性及可靠性,采集的数据才有效、合格,在后续生产过程中才可以使用。这是印刷色彩达到标准、稳定的基础,也是色彩管理的首要环节,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个数据将被应用到印前打样及出版环节,以保证印前流程标准的统一性。
2. ICC印刷色彩特性文件的使用
印前工作流程中,使用安徽新华自定义的ICC色彩特性文件进行生产,将屏幕软打样、数码打样与数字印刷系统的色彩标准保持一致,输出后验证打样,保证其整个系统颜色标准且长期稳定。在印前制作各环节的色彩标准,能有效控制,并确保印品的色彩按照同一标准输出。
3. CTP制版机生成出版数据
印前工作流程根据印刷的色靶文件计算出补偿曲线,并应用于出版前的挂网环节,印前工作流程产生1-TIFF到CTP制版机,或者印前工作流程直接到CTP,输出CTP印版到印刷机印刷。此时的CTP版是带有匹配印刷机台状态的反补偿曲线的印版,这样整个色彩管理才能有效且闭环相关。
4.提供机台相关必须物料
印前工作流程将8-TIFF文件传输到数码打样机,输出数码样张为印刷参照样。印前环节通过方正流程PDF文件预检软打样和GMG硬打样有效结合,利用GMG数码打样验证模块对数码样张进行定期测量和校正,验证数码样是否符合标准,并将计算结果附于数码样张上,再将合格的标准样张送至印刷机台。由于数码打样机的色彩曲线采用印刷机色靶文件产生,所以数码打样和印刷机颜色特性是相匹配的。
图2 数码打样验证模块与数码样张验证结果
从图1所示的印前数字化流程图可以看出,每道工序都有标准(本企业校正后的印刷机实际色彩特性数据)可依,有数据可查,每个环节都按规范执行,整个色彩管理数据流渗透到印前、印刷、出版的各个环节,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色彩管理闭环。数码打样验证模块与数码样张验证结果如图2所示。
印前-印刷环节数字化流程
对于整个印刷环节来说,虽然印前数字化非常重要,但如果与印刷流程不能有效结合,那么也仅是空中楼阁,没有做到真正落地。只有印前与印刷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链,才能确保印刷质量稳定和效率的提升。
图3 印前-印刷数字化流程图
在印前-印刷数字化流程图(如图3所示)中,含有三个方向的数据流,即蓝线对应色彩管理数据链,黄线对应CIP3数据流,紫色对应离线扫描印品监测数据流。
1.色彩管理数据链
将制定的印刷ICC特性文件应用于印前流程的同时,将它设定为印刷机PressSIGN评分软件测评印刷样张的标准(如图4所示),通过扫描印品测控条测评后与标准比对,可以直观地看到当前印品的色值、密度、灰平衡、网点扩大值等数据,指导印刷机长了解设备状态、稳定印品颜色,更加有效地提升产品色彩质量,保障大批量印品色彩还原的一致性。
图4 高宝106 PressSIGN测评系统
2. CIP3数据流
印前工作流程软件通过大版文件直接生成油墨预置需要的PPF格式的CIP3数据文件,再通过印刷机油墨预置系统(如图5所示)生成对应印刷机专有的墨量数据文件,传输到对应的印刷机台上自动生成墨键数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油墨预置。有闭环扫描的墨控系统,还可以通过印刷机自带扫描系统和外置扫描闭环系统,对预置的油墨数据进行修正,让印刷机实现完全自动化调整,实现印刷的数字化控制。
图5 印刷机油墨预置系统
3.离线扫描印品监测数据流
印前工作流程将拼好大版的文件以8-TIFF文件格式传送到胶印图像离线检测系统的控制台。
印刷首检非常重要,离线扫描比对系统对印刷产品的文字缺陷、数字缺陷、缺印、多印等和8-TIFF文件进行比对,并在印刷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定期抽检,查检印品是否有偏差,对印刷过程中的诸多缺陷(如多墨、少墨、漏印、蹭脏、墨点等)进行检测与定位,替代人工校对,严防“张冠李戴”“缺笔断划”等风险发生,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降低了质检人员的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确保了印刷产品内容的正确性。胶印图像离线检测系统如图6所示。
图6 胶印图像离线检测系统
结 语
综上所述,油墨预置CIP3数据、对版文件8-TIFF数据、出版文件1-TIFF数据同时从印前工作流程输出,三者统一,只是数据模式不同。印前与印刷环节高度关联,以实际印刷建立的印刷色彩标准,已经让安徽新华形成一个完整的、可靠的且可预期的闭环体系。有用于控制印品颜色的色彩管理链,亦有用于控制印刷质量的数字链,两者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处于并行有序运行,形成了各环节色彩还原的小闭环,同时也实现了整个生产流程中质量控制的大闭环,从而使得安徽新华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真实地将印刷标准化及色彩管理落地。
近年来,安徽新华不断通过有效运用数字化工作流程中子系统与全流程的数据化控制,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在确保色彩及印品质量的同时,又能提升效率,按时交付,实现提质降本增效;不断制定和应用标准化、有效应用数字化。这不仅是技术和流程的提升,更是高质量发展智能化建设所必需的沉淀和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