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浩印刷人才网 首页 找工作 招人才 公告 资讯 积分商城 社区 视频
雅昌控股权身价几何?及为什么很多印刷企业想卖却卖不出去?
 印刷企业家2021-08-23浏览量:1192

深圳国资战略入股,雅昌集团将成国有资本控股企业的消息,在圈内外引发广泛关注。

三好同学注意到,很多老板在揣测雅昌集团本次引入国资的背景时,还很关心另外一个问题:深圳国资为拿下雅昌集团的控股权,要花多少钱?

或者说,作为圈内最受关注的企业之一,雅昌集团的控股权值多少钱?

可惜的是,不管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的官方消息,还是各路媒体报道,都没有透露相关数据。

不透露也没关系,三好同学可以试着扒一下。

比如,2014年时,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杭在一次演讲中曾透露,给雅昌集团投资了3亿元,而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持有雅昌集团20%的股权。

依此推算,当时雅昌集团100%股权的估值应该是15亿元。

三好同学还注意到,今年5月14日和6月28日,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先后两次在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其持有的雅昌集团20%的股权,挂牌价格为1.52亿元。

依此推算,雅昌集团100%股权的估值应该是7.60亿元。

相对而言,后面这个估值,应该更接近深圳国资本次入股雅昌集团的价格。

三好同学甚至觉得,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持有的20%股权的接盘方,很有可能就是本次战略入股雅昌集团的深圳国资。

按照7.60亿元的估值推算,深圳国资要获得雅昌集团控股权,至少要付出3.876亿元,也就是拿下51%股权对应的价格。

实际交易对价,或许会比这个价格更高一些。因为深圳国资本次入股,在受让老股的同时,还要对雅昌集团进行增资,持股比例也未必就是51%。

作为受让主体,新成立的深圳市远致文化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5.9亿元,想来不是没有理由的。

在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转让雅昌集团股权的挂牌公告中,有两点让三好同学很困惑。

一是公告披露,2020年雅昌集团的营收为2.68亿元,员工数839人。这与最新一期百强榜披露的数据,产品销售收入6.77亿元,员工数2355人,都有很大差距。

为什么会这样?有一种可能是:一个是母公司报表,一个是集团合并报表。

二是公告显示,2020年雅昌集团的净利润为-1.91亿元;百强榜显示,2020年雅昌集团的利润总额为-2.08亿元。

各位老板都知道:现在搞印刷赚大钱不容易,但要亏大钱好像也不至于。

雅昌集团怎么会在一年时间里,出现2亿元左右的亏损?

按三好同学的判断,雅昌集团的亏损可能涉及到资产减值或其他非经常性损益,而不是全部来自主业运营。

要知道,根据百强榜数据,2019年雅昌集团的利润总额,仍高达5001万元。

雅昌集团的事儿,就聊到这里。三好同学今天真正想说的是:为什么很多印刷企业想卖,却卖不出去?

出售股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选项

之所以说这个话题,是因为三好同学发现:对于深圳国资控股雅昌集团,圈内外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

一种声音认为:国有资本的进入,对雅昌集团是重大利好,有利于推动其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转让企业控股权,意味着雅昌集团和它的创始人万捷败给了这个时代。

比如,有篇文章采用了这样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地表最强的印刷企业家,却败给了这个时代。

第一眼看到这个标题,三好同学就联想到,做连锁超市的大润发被阿里巴巴收购后,各路媒体热炒的一句话:战胜了所有竞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问题是:一家企业卖给了阿里巴巴,能算是“输”吗?有多少创业者的梦想,就是被阿里、百度、腾讯、美团这样的大佬收购?

当然了,把发臭变质肉做肉馅儿灌香肠,确实很没底线很失败。

回归到国资战略入股雅昌集团这件事,万捷是不是地表最强的印刷企业家,三好同学不知道。

然而,就企业创业发展而言,收购或出售企业股权本来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常见操作,并不稀奇。

雅昌集团引入国资控股,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大体上能够说明两点。

一是雅昌集团确实达到了不一般的高度,在圈内外都广受关注。

要知道,民营企业引入国资控股,雅昌集团并不是印刷圈第一家。其他并购案为什么少人关注?

本质上,还是由于雅昌集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非一般印刷企业可比。

二是作为相对传统的实体行业,印刷企业的资本意识还需要培育,资本化水平还有待提升。

实际上,在任何一个资本意识活跃的行业里,出售全部或部分股权都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选项——既有可能是为了实现企业更高的发展目标,也有可能是为了创始人或投资者的退出变现,还有可能是为了帮助企业度过暂时性的难关。

即使在相对传统的印刷圈,出售股权变现的可能性,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老板们的关注。

这是因为:全国印刷企业数以万计,真正能做成百年老店的又能有几家?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正在遭遇自己的发展瓶颈:有的是因为规模到了平台期,有的是因为利润率不增反降,有的是因为创一代逐渐老去、印二代不愿接班……

当由于种种原因,老板们开始考虑企业的归宿问题时,股权出售便成为一个重要选项。

与出售相并列的选项,还有两个:一个是代际传承,一个是关门停业。相对而言,股权出售并不是很差的选择吧?

有人说,做企业像养儿子,儿子养大了,怎么能卖给别人呢?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但企业毕竟不是儿子,做企业很重要的目标是赚钱,卖企业同样也可以赚钱。

为什么很多印刷企业想卖却卖不出去?

如果把部分股权出售作为引入资本和资源的方式,把全部股权出售作为企业退出的方式,那就会发现:能够把股权卖出去的企业,不仅不能被简单视为失败,更多时候其实还代表着成功。

因为收购方不是钱多人傻,没有价值的企业通常入不了他们的“法眼”。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三好同学发现:那些真正能够把股权部分或全部卖出变现的企业,老板们通常很开心,同行们通常很羡慕。

比如,一家在北方很有名气的商业印刷企业,把大部分股权以约1个亿的价格出手,老板们便都很满意。

再比如,今年4月,做餐饮包装的江苏海惠沃特包装有限公司以2700万欧元,合人民币约2.12亿元的价格,被来自芬兰的跨国公司普乐集团收购,便让很多老板颇为羡慕。

2018年7月,三好同学曾发过一篇《有多少搞印刷的老板想卖厂?及为什么说如何退出,已成为部分老板必须面对的问题?》。

结合文后留言和各方反馈,有卖厂想法,也就是想通过出售股权变现的老板并不少。

问题是:从这么多年的行业实践看,真正能把股权卖出去的只是极少数。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这里面有一个常见的悖论,那就是:企业发展好的时候不想卖,企业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好卖。

想想就明白,一家企业每年营收增长百分之二三十,利润增长百分之二三十,会有老板想把股权卖掉么?

有可能会有,但恐怕只是极个别情况。多数老板的想法估计都会是:赶紧买设备、上规模,抢抓市场红利,把能赚到的钱先赚到。

这是人之常情,本身无可厚非。

问题是:当企业发展开始减速,经营遇到困难时,老板们再想出手,又哪有那么容易?

这时候,除非企业有特殊的资源和价值,否则很难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除了老板的心态和对时机的把握,印刷企业的股权转让或整厂出售本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关于这一点,大体可以概括成一句话:企业小了不好卖,太大也不好卖。

企业小了不好卖,很好理解。全国印刷企业将近10万家,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也就4000多家,能够过亿的往多了说也就一两千家。

在行业中占比最大的是,年产值一两千万元的小厂。这样规模的企业要转让,对投资人来说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如果企业太大呢?也不好卖,这主要是因为能出得起价的收购方不是太多。

比如,2020年底,有传闻称当纳利有意按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以中国工厂为主体的亚太业务。

当纳利在中国拥有约10家工厂,年营收在50亿元左右的量级上,据说仍处于盈利状态。

这样的体量开出8亿美元的价码,贵是贵了些,但也不能说是很离谱。

问题是:谁能拿得出这么多钱呢?三好同学觉得,数遍国内印刷圈,唯一有那么一点点可能的,恐怕也就是裕同。

只不过,真要做起来,对裕同来说压力也不是一般地大。

印刷圈需要更活跃的资本市场

之所以有很多印刷企业想卖却卖不掉,除了企业的状态和老板自身的考量,还与印刷圈资本市场不够活跃有关。

说得再具体一些,就是:活跃在印刷圈的资本机构、投资人偏少。

从近年来的股权交易案例看,在印刷圈充当投资人、股权买家的机构,大体上有以下几类。

一是部分上市或计划上市的企业。已经上市的企业进行股权并购,主要为了扩大规模或谋求新的增长点;计划上市的企业进行股权收购,通常是为了做大体量以便更好地满足上市的要求。

二是部分有志于深耕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比如,安姆科、丝艾集团、艾利、当纳利等国际巨头,在中国市场能有今天这样的规模,便或多或少都与股权并购有关。

利丰雅高之所以被日本凸版收至麾下,也是通过股权并购实现的。前面提到的普乐集团对海惠沃特的收购,也算是外资并购国内印刷企业的典型案例。

实际上,外资企业在拓展中国印刷市场过程中,股权并购是常用的手段。只不过,由于多数外资企业都刻意低调,很多并购案都少为人知。

三是部分投资基金。虽然专注于印刷圈的投资基金并不多见,但部分创新性印刷企业或有上市潜力的印刷企业,仍能吸引各路投资基金的关注。

比如,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的世纪开元,作为印刷电商的代表性企业之一,便完成了多轮总额达数亿元的融资。

再比如,在很多准上市公司的招股书中,都能看到投资基金的身影。

除了上述三类企业和资本机构,在印刷圈的股权交易中,有实力充当买家的另一支力量便是国有资本。

这里面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业内资本,另一种是业外资本。

前一种情况的典型案例如:安徽的时代传媒、江西的中文传媒在上市后,都曾通过旗下的新华系印刷企业进行过股权并购。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滨海能源,对天津海顺印业控股权的收购也属此类。

业外国有资本在印刷圈进行股权并购的案例,似乎并不多见。三好同学了解到的一个案例是:广西自治区国资委旗下的北部湾投资集团,通过旗下的投资基金,控股了不止一家民营印刷企业。

本次深圳国资战略入股雅昌集团算是较为典型的案例。只不过,从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的角度看,雅昌集团更多被定义为一家艺术公司,而非单纯的印刷企业。

在三好同学看来,印刷圈的股权并购案例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当前,在很多印刷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面临继续做大还是战略退出的抉择时,如果有一个更活跃的资本市场,整个行业的发展无疑会更加平稳。

当然了,资本市场再活跃,投资机构再多,老板们自身不争气也不行。能卖出去的企业,必定要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

所以,各位老板加油干吧!不管你是想自己成为大佬,还是有一天能够以更好的身价卖给大佬。

就说到这里。最后,还是祝各位老板好运吧。


点赞 0
收藏 0
打印 反对 0 举报 0
最近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