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又有多家圈内上市公司披露了2021年年报或业绩快报。老牌包装巨头紫江企业实现营收95.29亿元,离百亿相去不远,同比增长13.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5.53亿元,同比减少2.13%。由界龙实业更名而来的上海易连实现营收8.33亿元,同比减少62.02%;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减少12.00%。
上海易连营收规模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在实际控制人变更过程中,向界龙实业原大股东界龙集团转让了部分业务和资产。
同样来自上海的海顺新材实现营收8.57亿元,同比增长20.04%;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1.69%。
以药包闻名的环球印务实现营收29.36亿元,同比大涨56.57%;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4.97%。
在环球印务的三大板块中,互联网数字营销、印刷包装供应链业务是营收增长的主力,同比增速分别达到89.67%、73.31%,药包业务增幅相对较小,为24.33%。
4家圈内上市公司规模有大有小,增长有快有慢,但2021年净利润均在亿元以上,这还是很不容易的。
一家企业要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首先要有稳定的发展环境,最起码要有相对稳定的厂区厂址。可就在最近,三好同学发现:有一个地方的多家印刷企业都面临着搬迁的压力,在原来的厂区似乎有些待不住了。
一则土地拍卖新闻透露的信息
前几天,三好同学注意到一则新闻。说的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经开区的杏花印务地块,于3月25日完成上市拍卖。该地块占地87.02亩,拍卖价格达到9.19亿元,平均每亩超过1000万元。杏花印务的全称是:合肥杏花印务股份有限公司,它的前身合肥杏花装订厂,成立于1978年,迄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官网显示,杏花印务以书刊印刷为主,同时还涉及文化用品研发生产和铜版纸加工生产。它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基地,多年来一直承担安徽省及华东地区中小学义务教育学生用课本、教辅的生产任务。
对一家民营印刷企业来说,能够稳定获得中小学课本、教辅印制业务,还是很不容易的。
对杏花印务的大名,三好同学早有耳闻。作为合肥民营印刷企业中的先行者之一,杏花印务曾于2009年被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收购51%的股权,从而成为由安徽出版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时代出版旗下的企业之一。2019年12月,安徽新华又将持有的杏花印务股权,以4394.1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合肥利嘉印务有限公司。
杏花印务于2020年6月搬迁到了合肥市辖区内的长丰县岗集镇,其位于庐阳经开区的原厂区用地则在被政府收储后,于近期挂牌拍卖。
一家企业进行土地置换,搬个地方继续发展,本来没有什么稀奇。不过,三好同学注意到,由庐阳经开区管委会官方微信号发布的这则新闻,透露了一些值得圈内老板关注的重要信息。
比如,在说完杏花印务地块拍卖的事情后,新闻表示:庐阳经开区正在加速低效土地清理,经综合考量城市发展要求、投入产出效益、环保要求和企业意愿等因素,科学评估确定辖区内部分企业(主要为低效企业、停产企业及产业类别不当的企业)具有腾退和转型升级的需求。
然后,就举了两家已经完成土地收储企业的例子:一家是杏花印务,另一家是合肥超艺彩印,恰好都是印刷企业。如果就到这里,也还好接受。这则新闻接下来又说了:未来继续推动包括联众印刷、朝阳印刷、惠益纸业、寿春印刷、伟美包装、印包物资、金盛制品等印刷分园企业的转型升级工作。恰好又都是印刷或印刷产业链企业,这些企业还都在“印刷分园”里。
设有专门的印刷分园,说明印刷企业曾受到庐阳经开区的格外青睐。
另有消息显示,庐阳经开区还是安徽省出版印刷基地、安徽省印刷包装新型产业示范基地所在地。不知道这两个基地跟印刷分园,有什么关系。不管怎么样,现在印刷分园中的多家企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怎么“转型升级”?联系上下文来看,大概率是步合肥超艺彩印、杏花印务的后尘,搬迁出园、腾退土地,从而“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促进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方政府看重的是这个指标
看完这则新闻,三好同学有一个感觉:印刷和印刷产业链相关企业在庐阳经开区,似乎已经被贴上了“低效”的标签,以致于连保住原来的厂区用地都遇到了问题。
那如何衡量一家或一类企业低效与否?新闻中还有一句话:在提升亩均效益的思路下。
注意,这里提到了一个指标:亩均效益。
三好同学扒了一下,亩均效益是评价工业企业的重要指标体系,包括亩均技术改造投资、亩均营收、亩均新建项目投资、研发投入强度等多个评价维度。其中,最受地方政府关注的维度之一则是:亩均税收。也就是,企业每占用一亩土地,平均能缴纳多少税收。用这个维度来衡量,所谓“低效土地”大体上就是亩均税收低的企业厂区用地。
假如庐阳经开区内的部分印刷和印刷产业链相关企业,真的被贴上了“低效”的标签,或许从一个侧面说明:咱们这些企业给当地贡献的税收和其他收益相对有限,与占用的土地面积不是很相称。
那圈内企业的亩均效益,究竟有多高呢?三好同学没有扒到庐阳经开区内印刷企业的相关数据,却意外发现了浙江省有关部门发布的多个信息。比如,3月9日,浙江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21年浙江省分领域分行业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在300家入围的制造业、服务业亩均效益领跑企业中,有2家印刷企业入围,分别是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宁波创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二者均被归入“时尚文体行业”。
此外,在“文化、旅游和体育服务业”中,还包括了以瓦楞纸板生产为主,同时在纸箱生产方面也具有较强实力的森林包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对亩均效益的重视,从公布名单的领导小组的名字中就可见一斑: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简单直接、一看就懂。
可惜的是,名单并没有给出各个行业领跑者亩均效益的确切数字。这里没有也没关系。三好同学又扒到了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在此前发布的两组数据:2019年上半年制造业行业“亩均效益”有关情况和2020年上半年制造业行业“亩均效益”有关情况。
2019年上半年,浙江省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简称“印刷业”)规模以上企业亩均税收为10.5万元,亩均增加值为40.4万元。在各个行业中,印刷业的表现优于农副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和纸制品、金属冶炼和压延等少数行业,不及食品制造、纺织服装服饰、汽车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多个行业,与家具制造业基本相当,排名相对靠后。
假如下半年与上半年同等水平,浙江省印刷业规模以上企业全年的亩均税收则约为21万元,亩均增加值约为80.8万元。
不过,通常说来,印刷企业下半年的经营规模比上半年会大一些,这两项指标的全年水平应该比上述数字要高。
2020年上半年,印刷业规模以上企业亩均税收为8.3万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20.95%;亩均增加值为40.3万元,与2019年同期基本相当。亩均税收下降主要反映了疫情对圈内企业的冲击,以及国家减税政策的效果。
亩均效益高的企业才有存在感
三好同学发现,浙江省也许是国内对“亩均效益”最为重视的省份。它不仅成立了省级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个地级市,乃至各个区县,似乎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将提升亩均效益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此外,上海、江苏、山东、安徽、广东、福建、广西等部分省份的很多地区,也将亩均效益作为评价企业、经济开发区或产业园区的重要指标。
有些时候,地方政府虽然没有明确强调亩均效益指标,圈内企业却能切实感受到税收贡献不高带来的压力。比如,2016年,圈内知名企业深圳利丰雅高宣告停产关厂。由于连续多年被周边居民投诉污染问题,深圳利丰雅高在关厂之前,曾有意搬出已经被住宅和商业区包围的位于南山区的原厂区。
然而,“由于在创造税收等方面并不理想”,没有其他行政区域愿意接收。再比如,2020年前后,位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很多印刷企业,都面临工厂外迁的压力。一位来自上海的圈内老板,在与三好同学闲聊时表示:只有交税多的企业才有可能留下。以前,我们都想着怎样才能少交税;现在,我们天天琢磨怎样努力才能多创造税收。因为我们不想离开上海。
地方政府为什么这么重视亩均效益的指标?道理很简单:税收、投资、增加值等指标高低,对各个地方的建设发展和民生保障至关重要。在工业用地面积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只有提高亩均效益才可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因此,一旦企业数量多到超出了土地的承载能力,那些亩均效益低的企业往往会率先成为调整、淘汰的对象,面临外迁,甚至关厂的压力。
比如,从北京、上海搬迁土地成本相对较低的河北、天津、安徽等地。亩均效益的指标如此重要,印刷企业怎样才能尽量多创造税收和其他产出,提高在地方政府心目中的存在感?这个问题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一是加大投入或尽可能做大规模,这样就有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贡献更多的增值税;二是尽可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盈利能力,这样就有可能缴纳更多的所得税。
如果企业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加大投入、做大规模、提高盈利能力都不是很容易呢?那也可以考虑一下:是不是可以少占用一点儿土地资源?
当然了,每个地方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不一样,企业面临的亩均效益评价压力也有大有小。同时,老板们的想法也不一样。有的不愿轻易搬迁,希望在一个地方扎根发展;有的则把搬迁也作为一个机会。
一方面,在政府进行土地收储的过程中,企业有可能获得一笔不菲的搬迁补偿;另一方面,在搬迁之后利用更充足的土地资源,企业还可能降低成本、扩充规模。
即便如此,三好同学也相信:多数老板都不愿意被地方政府贴上“低效”企业的标签。因为一旦与这个标签沾上边,企业的日子通常就不会很好过,各种检查、督察、整顿、治理往往首当其冲。
最后问老板们两个问题:你的工厂占用了多少地?亩均效益有多高?
就到这里。最后,还是祝各位老板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