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安踏集团迎来上市15周年庆典。这个从晋江成长起来的企业,以一组数据讲述了中国运动品牌的励志故事——从2007年上市之际市值约130亿元港币,到如今突破2000亿元港币(2021年曾突破5000亿元港币),股价上升16.8倍,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20%;营收从29.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近500亿元,连续十年位列中国体育用品企业首位;十五年来累计缴税超300亿元,公益慈善捐赠超过18亿元;终端运营门店将近12000家,服务全球消费者超2亿人……
企业紧跟时代,时代成就企业。福建省体育产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任慧涛认为,安踏15年来的成长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品牌蝶变的真实写照。“不仅有其抓住时代发展红利的敏锐性,它还在多品牌运营、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打铁还因自身硬
全球著名投资人巴菲特曾说,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是平庸企业的敌人。
时间拨回到2007年上市前后,彼时,国内体育用品行业正迎来两件大事——上市潮和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引领的门店扩张潮。
安踏和众多国产品牌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同样历经2011年前后行业库存泥沼、关店潮。但依靠批发向零售转型,安踏率先走出困境,还实现弯道超车超越李宁,并持续拉开身位,一路高歌。
危机意识和乐观主义同时刻在安踏集团这家公司的骨子里。对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而言,安踏是一家战略驱动型公司。“我们始终坚持做好每一双运动鞋、每一件运动服,没有改变过。”
的确,无论外部不确定性如何变化,安踏从未偏离“运动”这个主赛道。“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战略布局,成为其自身实力打造的组合拳,让其能够赢在长期,也能胜在远期。
对运动赛道的专注,让安踏在上下游产业链的投入不遗余力。智能化改造不断为安踏制造赋能,为制造业插上高效的翅膀。近年来,安踏还持续加码实体产业,在福建、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市积极投资,覆盖制造、物流、运营管理、科创等产业链全领域。
科技上的爆发式投入则显示了安踏主品牌的战略性转变。
北京冬奥会上,钢架雪车装备零的突破,短道速滑队的“冰上鲨鱼皮”,谷爱凌的“炽热科技”滑雪服……安踏打破国外数十项专利技术垄断,将中国冰雪运动科技水平提升乃至超过世界顶尖。
能够站在世界之巅,背后是安踏集团在科技研发领域投入的不遗余力。上市15年以来,已累计投入超56亿元用于自主创新研发,搭建覆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创新研发网络,累计申请专利2600多项,是国内获得专利数量最多的体育品牌。就在上市15周年前夕,安踏集团首次举办内部创新大会,并宣布每年将投入超10亿元的研发创新资金。
在去年安踏集团成立30周年大会上,丁世忠仍然认为上市这一事件是集团发展的重要转折之一。的确,从一家传统的民营企业转型,通过上市,安踏成为具有现代治理结构的公众公司,主动站在市场的聚光灯下接受挑战。
商场如战场,长青企业寥寥可数,多数企业九死一生。但安踏上市15年,已经宣告阶段性胜利,深耕运动鞋服赛道,成功探索多品牌运营,已经成为不少行业的竞争对手,乃至跨行业企业的经典案例。
抓住国内运动市场红利
如今,每年有超过2亿件(双)鞋服产品在安踏集团生产线上诞生。2021年,安踏集团在中国运动鞋服市场占有率达到16.2%,中国市场营收超阿迪中国,打破了国际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一度绝对领先地位。
有研究机构对国内体育用品市场发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体育用品市场还有多大的空间?这个问题也横亘在众多掘金中国市场的国内外体育用品品牌面前。
当下的市场体量已经足够大,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市场也用数据给予最有力支撑——成立29年之际,安踏体育市值首度触达400亿美元,而横向对比,耐克用了46年,阿迪达斯用了68年。可以说,安踏创造了中国速度。
事实上,高歌猛进的十年里,包括李宁,以及近年来也获得长足发展的特步、361°、匹克、中乔、鸿星尔克等,依托国人热情、科技和创新,重新焕发新的品牌生命力。
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国内市场体量足够大,能够容纳多个品牌增长。
在安踏的营收中,国内市场仍是主要来源。背靠国内市场,安踏营收已经能够抗衡两大国际品牌。从另一侧面观察,耐克中国、阿迪达斯中国尽管这两年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业绩下滑严重,但两大品牌仍然对中国市场抱有希望。
“没办法,中国市场太大了。”有业内人士坦言,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市场在运动鞋服板块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任慧涛对此表示认同。他告诉记者,发达国家无论在体育运动项目的种类上,还是体育装备消费、体育培训赛事产业等方面都要比国内多许多,“近年来,通过小红书等社交媒体走红的飞盘、橄榄球、曲棍球等运动,也在宣告国内体育市场的细分化趋势。”
不能忽视的是,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体育用品打破以往的边界,也在蚕食休闲男装、休闲女装的部分市场,休闲健身穿搭也成为当下不少城市居民的工作日常穿搭。“一条瑜伽裤穿一整天”也成为都市白领的常态。
对此,东莞某鞋机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比国内几个主要的鞋服生产区近十年的情况,运动休闲鞋的势头势不可挡,而休闲皮鞋等板块则明显下滑。“福建起家的运动品牌有天然优势,这是其他地方的企业羡慕不来的。”
而对于体育用品行业本身的发展逻辑而言,体育运动的进一步细分化也在拓展着行业边界。包括飞盘、橄榄球、曲棍球在内,安踏、李宁等品牌也开始切入街舞、滑板等新兴运动领域。
踏上新价值增长线
独行快,众行远。
15年来,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走过加速扩张期,经历震荡转型期,迈向稳定增长的发展红利期,规模破万亿元的同时,已经实现翻番。
体育运动细分化的同时,也宣告消费者市场的细分化。与此同时,穿越发展周期,寻找更长期的价值和认同,也是站在上市15周年路口,安踏的新课题。
2021年,在企业成立30周年之际,安踏集团提出共生价值,将致力于价值共生,在消费者、伙伴、环境及社会四大领域,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及共同富裕。安踏在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超过3000家合作伙伴共同成长,直接及间接创造超过20万个就业机会,多次荣登全球最佳雇主榜单。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安踏集团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环保组织合作,参与救助东北虎、江豚等濒危物种,成为国内体育用品行业首个关注该领域的企业。
国内著名金融机构格隆汇方面表示,今天资本市场看待行业龙头公司的视角,已经从单纯的“如何持续实现增长”,升级为“如何持续创造价值”。如果一家公司可以为自己的主要利益相关方持续创造增量的价值,增长本就是水到渠成的题中之意。
对此,任慧涛表示认同,“营收已经不是唯一,甚至不是第一的判断标准。”任慧涛说,当下,全球的经济体已经重新认识以往唯“GDP论”的发展视角和评价视角,更多地转向整体价值为衡量标准,“包括对企业也是如此,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经济行为带来的社会价值,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不只是资本市场,消费者等对公众、集团化公司抱有更大的期待。国潮背后便是Z世代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价值观、设计等方面认同的体现。
“我们还发现,近年来兴起的包括昂跑等主打环保的品牌也受到新兴消费者的认同。”一名行业从业人员王先生告诉记者,包括Lululemon等品牌背后倡导的自由、追求自然等理念,深受消费者喜爱,“价值观的认同成为消费者选择消费品牌的因素,而且权重也在提升。”
任慧涛认为,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消费品的选择已经不局限于美和适用,企业展现的价值理念、产品表达的价值观等,也在影响消费者。“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精神消费、文化消费。在这一点上,国产体育品牌与国际品牌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这也是国产品牌迈向国际市场需要补足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