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泰勒原理作为理论依据,借鉴 OBE 教育理念,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分别从印刷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构建了模块化、层次化、可持续改进的课程体系,并多渠道开展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 |
1. 课程目标需支撑毕业要求及培养目标的达成
遵从专业认证核心理念,结合行业发展及学校定位,首先确定培养目标,然后细化毕业要求,最后按照毕业要求逆向构建课程体系,继而结合课程特点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课程目标。
2. 课程体系需尊重能力培养的规律性并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
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应满足递进的能力训练规律,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应遵循学科内部能力培养的规律性。课程体系应根据“专业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工程素养”稳步提高的原则制定。
3. 课程内容需注重前沿性和实践性
课程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以适应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对印刷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注重实践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课程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实验、实训,并适当设置专业综合实训或课程设计,通过实验实训,提升工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 课程实施需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自主性
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时具有一定创新性,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将创新教育和自主学习意识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 课程评价需注重创新和持续改进
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定期开展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质量评价。
印刷工程专业是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于 2014年开设的首批本科专业之一,2015 年被列入山东省财政厅2015年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获省财政支持资金 200万元。一直以来,印刷工程专业建设坚持理工结合、理实并重的理念,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是,印刷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还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知识陈旧,缺乏印刷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相关知识的融入,促使学校教育与行业发展严重脱轨;二是传统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知识与信息获取的渠道多样化,学习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是专业教学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教学效果,忽视了对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其基于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印刷行业正朝着生产规模化、技术集成化、产品多样化与功能化、资源节约化和产业全球化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趋势对印刷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印刷专业人才除需要掌握比较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学习和应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比如化学、化工、材料、生物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企业管理等,富有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印刷工程专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等,坚持开放办学,坚守 OBE 教育理念、专业认证理念、自主教育理念,基于学科体系规范,搭建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首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细化毕业要求,然后按照毕业要求逆向构建模块化、层次化、可持续改进的课程体系,继而结合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与达成情况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对标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新工科建设的 要求,使人才培养方案符合质量规范。以“一流课程”标准开展专业课程建设,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立足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密切跟踪印刷包装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绿色化的发展趋势,构建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和长远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
1.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四教四成”、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培养具有现代印刷工程基础理论,掌握印前设计与传播技术、制版、印刷工艺设计、印刷及印后设备操作与维护、印品质量控制方法与检测技术等,能在印刷、广告、包装、出版等信息可视化传播及相关领域的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国家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等部门,胜任生产、教学、技术、管理以及科研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应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应由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应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工程实践与毕业论文(设计)和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其中,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类课程能体现对系统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该专业整合多学科理论知识,强化核心课程,删除过时课程,开设前沿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第二课堂,同时新增多元培养能力提升模块,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构建模块化、层次化、可持续改进的课程体系。本专业课程体系如图所示。
重新梳理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增加了拓扑图展示每门课程或每个培养环节在实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中的作用及其逻辑关系。
3. 课程内容
基于“OBE 理念”围绕着课程目标,选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1)优化和调整课程专业知识内容
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的总学时数,并且合理分配理论学时和试验实践教学比例,适当增大试验实践教学比例;删除那些已经淘汰了的专业知识内容或者与专业培养目标偏离较大的内容;增加行业专业相关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等相关知识内容。
(2)充实工程实践内容
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实践,呼吁“回归工程”。印刷工程专业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突出工程训练,并注重教学的实践环节。实践课内容做到“真题真做”,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建立有效校企实践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实践基地、项目合作、企业导师授课等方式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机会,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身体力行的实践。
(3)课程思政
认真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学目标中确定课程思政内容,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民族复兴、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教育、纪律教育、道德教育、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结合起来,提炼思政教育内容。
4.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的,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是一个复合概念,包括技术载体、教学模式和具体方法等。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1)善用新媒体技术
将 VR、AR、MR 等新技术应用于课件制作,让平面变三维立体呈现、枯燥内容可视化、在虚拟现实中身临其境,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用新技术搭建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构建沉浸式场景,开展情境教学;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人机互动、人人互动、教学互动,提升教学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2)创新教学模式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将理论知识碎片化,每个知识单元录制 5 ~ 10min 的视频,并配相应的测试题,上传教学平台。课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下发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安排和掌握自己的学习时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线下教学,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答疑,并利用实际项目进行实操训练。此外,可以引入竞赛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及社会组织的专业学科竞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赛结合”。
(3)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和学的方法统一。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选择,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5. 课程评价
不同性质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需要运用不同的测量与评价方法。知识类的目标通过标准化测试就可以解决,能力类的目标则需要设置任务情境进行检测,态度类的目标则需要依据学习者的行为表现或者自我评价等方式进行。
印刷工程专业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取得了一定的提升,为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为同类应用型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