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俞志康来说,2009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年份。这一年,他荣膺我国印刷界的最高奖——毕昇印刷技术奖中的杰出成就奖;这一年,他苦心经营的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烟印”)迎来了80华诞。
在俞志康与烟草结缘的32年里,他只把7年时间给了烟标印刷。在这7年间,他锐意进取,大胆改革,使上海烟印成为上海印刷业的排头兵、印刷百强中的佼佼者。
设计师
作为上海烟印的掌舵人,从上海烟印的整体搬迁,到印刷市场的二次开拓,俞志康规划的每一步都显示了韬略和智慧。
厂房整体搬迁是其第一步规划。
2002年,俞志康被任命为上海烟草工业印刷厂厂长。上任后3个月,他就作出了对上海烟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从上海浦西的市中心黄金地段迁至浦东的高行镇工业经济园区。
按俞志康的说法,此次搬迁有四大好处:重塑企业形象,形成规模生产,流程更为合理,节约土地成本。此次搬迁工程耗资3$.$9亿元,历时两年半。从图纸设计到开建,从结构封顶到交付使用,他全程参与。
发展包装印刷是其第二步规划。
烟标印刷是上海烟印的主业,但俞志康一上任就感受到过度依赖主业产生的发展危机。随着各地烟标印刷厂越开越多,上海烟印的客户越来越少,2002年甚至到了一半设备停机的地步。
于是,他将目光投向高端包装印刷业务。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与欧莱雅、肯德基等多家名企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成功开拓了海外市场。2008年,上海烟印销售收入达到9$.$14亿元,其中社会业务收入1$.$1亿元。
2009年,上海烟印拿到了出版物印刷经营许可证,开始进军高端出版物印刷市场。这是俞志康的第三步规划。
改革者
俞志康说:“一个有着1000多名职工的老国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进行改革。”
上任第二年,俞志康就拉开了人事改革的序幕。按照“不以年龄为界限,竞争上岗靠业绩”的思路,以及分配向一线人员倾斜的制度,上海烟印“员工能出能进,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两年内,上海烟印辞退了8名不合格员工,中层干部减少了11名,部分辅助岗位人员年收入降低,而一线技术骨干的年收入却上升了8%以上。
2006年,俞志康带领团队研发的涉及74个业务流程的烟印资源管理系统上线。随后,他又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理念,以标杆管理为载体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了提高竞争力,俞志康不惜投入巨资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在国内首次试验成功凹印水基墨印刷、水性uv一次印刷等工艺。凭借这些领先的设备和先进的工艺,上海烟印屡次在国际大奖评选中获奖。
社会人
无论担当什么样的社会角色,俞志康都全力以赴、用心演绎。
在工作中,他是一个爱人才、善育人的好领导。员工葛巍摘得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桂冠,俞志康手捧鲜花亲往机场迎接。他建立了一套新聘人员培养体系,并率先尝试与大专院校开展职工培训。
在生活中,他是一个爱阅读、善养花的谦谦君子。《谁动了我的奶酪》、《狼道》、《狼图腾》、《5%成败论》等都是俞志康读过的书。他养了60多盆兰花,花龄最长的已经20多年。
在行业里,他是一个热心产业发展的领头人。经营公司之余,俞志康还担任上海印刷行业协会副会长、浦东新区印刷行业协会理事长等职,参与制订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发起人才培养、标准咨询等活动。
在社会上,他是一个充满责任感的慈善家。汶川地震发生后,俞志康组织员工捐款80余万元,并6次亲赴灾区为灾区印业重建献策献力。他代表上海烟印,长期为贵州申湄希望小学提供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