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绿色制版技术 蕴涵大市场
PrintHR2010-05-12浏览量:933
由中科院主导研发的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经过约5年的研发,开始收到成效,如今,该技术已经进入中试阶段。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有望使我国印刷制版方式发生根本改变,降低印刷成本,并能从根源上缓解印刷制版行业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成为继激光照排和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之后的前沿印刷制版技术。近日,《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就此专访了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宋延林,深入了解该技术的特点、研发过程和未来市场前景。
走“非感光”的特色道路
记者采访业内专家了解到,在印刷制版领域,我国目前主要采用激光照排制版技术,CTP技术是国际代表性先进技术,但即使这种国外最先进的印刷制版技术,也需要感光预涂层和化学处理过程,而且CTP的核心技术被国外企业垄断,设备和耗材价格昂贵,让大多数的中国印刷企业望而却步,这种现状制约了我国印刷业的快速发展,也不利于产业的环保式发展。
多年来,印刷制版领域的国际大型企业如柯达、富士、爱克发都是生产感光材料的巨头,其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等都在感光材料领域,因此它们很难放弃这些优势。“恰恰如此,后发展的国家才有了跨越式发展的机会。这些公司在感光材料领域太过先进,我们根本不可能与它们竞争,因此必须走一条绕开它们目前技术思路的路径。”宋延林说。
从材料和成像原理的角度来看,印刷制版主要经历了凹凸结构成像和感光材料成像两个发展阶段。前者通过凹凸结构来形成图文区和非图文区,如我国最早的雕版印刷,木活字、泥活字和铅活字印刷。后者则从照相排版—激光照排—CTP技术形成了从两步感光(激光照排)到一步感光(CTP)的技术发展路径。
作为感光材料的圈外人,宋延林跳出了感光成像的研究思路,不再沿着原有基础发展感光材料,而是通过对印版材料表面进行纳米结构处理,解决了在同一版材上实现印刷区超亲油和非印刷区超亲水两种相反性质区域共存的难题,并通过纳米粒子复合提高了印版的耐印力和精度。技术突破得益于长期积累,宋延林参加的关于纳米尺度信息存储和纳米材料表面亲油、亲水性控制的研究曾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缘何名冠纳米与绿色
基于多年来对纳米尺度信息存储和纳米材料的研究,宋延林团队对印刷制版技术开始进行探索。宋延林介绍,从原理上讲,所有的信息存储都可以转化为二进制的“0”和“1”语言方式。在新研发的制版技术中,“1”代表亲油印刷区,由亲油墨纳米结构组成,“0”则代表亲水非印刷区,由亲水纳米结构组成,然后通过电脑直接制版印刷,将特制纳米复合转印材料直接打印在具有纳微米结构的超亲水版材上。如此一来,区分图文区与非图文区就转化成了化学和材料的问题,最终实现了纳米材料特性和印刷技术原理的成功结合。
宋延林对记者分析说,虽然从原理上看,该技术简便易行,但若把该技术应用在印刷生产实践中,就要解决如何在同一版材上实现印刷区(亲油墨,不亲水)和非印刷区(亲水,不亲油墨)两种相反性质区域共存的难题,同时还需考虑印刷过程对印版的要求,如印刷精度、耐印力等,纳米材料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方面,亲油和亲水界面要有足够的反差,即图文区超亲油、非图文区超亲水才能形成图文区和非图文区的清晰界面。研究人员通过对印版材料表面进行纳米结构处理,调控图文区域的浸润性,实现其从超亲水到超亲油的转变,避免了图文区和非图文区因反差不够导致的脏版现象,并可有效地控制液滴在固体表面的扩展和浸润行为,提高打印和印刷分辨率。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在转印材料中复合纳米粒子,通过转印材料的复合增强,提高了印版的摩擦性和耐印力,但还要避免颗粒团聚而造成打印堵塞等问题。宋延林表示,这两个关键问题都是通过纳米结构和纳米材料来实现的,因此该制版技术叫做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
其绿色性质和优势则表现在,该技术克服了目前主流感光成像制版技术激光照排和CTP所难以解决的三大问题:第一,制版流程简化,省去了感光、显影、定影、冲洗等复杂工艺和拼版、避光操作;第二,不需感光预涂层和化学品冲洗,从根本上解决了感光成像过程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制版与劳动力成本大大降低;第三,直接在印版上打印图文,减少了图文转移次数,有利于提高图文质量。
前沿绿色制版技术 蕴涵大市场
中科院化学所和几家投资企业围绕纳米印刷制版技术创办的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将落户北京怀柔。在中试阶段,将着重解决技术应用的稳定批量生产问题,以推动新技术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宋延林表示,这项新技术还需要几年的时间形成市场影响力。他还透露,今年将在北京地区建立应用示范点。
值得关注的是,该技术项目组从研究印刷转型材料出发,进一步研究了印刷版材的结构,并研发了配套的制版设备和软件,以彻底摆脱现有技术框架体系的束缚。随着这一技术的市场应用,包括材料、制版设备、软件等在内的整套系统解决方案将影响目前的产业链格局。
“由于新技术本身的完善和市场的接受都需要过程,我们将首先以一种容易推广的方式进入市场。”宋延林说。据介绍,该项目组将与全国印刷产业上下游优势企业合作进行技术集成,推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此外,为了能让印刷企业更容易接受这一技术,目前包括这一技术应用的相关印刷工艺参数都未改变。宋延林表示当该技术形成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之后,再推行适合其方式的技术标准系统。
新技术 或将引发产业整合
伴随新旧产业链的接替,某些层面的产业整合、并购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印刷企业和制版企业又应如何顺应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市场整合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呢?
宋延林表示,与激光照排的推广环境不同,纳米材料制版技术面临着更多的市场化因素挑战。由于我国大部分行业以前没有经历过技术自主研发到推广和生产实践的过程,技术引进和仿制的习惯导致企业接受自主研发的新技术的心理准备不太充足。印刷企业在使用新技术时或许会对它的期望值较高,希望它能与一些成熟的技术一样马上解决很多问题。实际上,新技术会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刚开始印刷企业需要容忍它不完善的地方,积极沟通,以良好的心态去配合新技术的发展。
对制版企业而言,新技术能与稍作调整的印前排版系统较好地融合,但它将威胁到某些出片公司的生存空间,制版设备也将被替代。宋延林表示,如果有远见的出片公司能够推广这项新技术,它们也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同时版材生产厂商可以用它们的生产线做些参数上的调整,生产出能满足新制版方式的、具有纳微结构的版材。宋延林说;虽然新技术的应用会引发产业链的变化,但是希望尽量利用现有的工业基础和社会资源,以合作、改良的方式进行,这样可能更容易被社会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