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浩印刷人才网 首页 找工作 招人才 公告 资讯 积分商城 社区 视频
出版业应加快完善市场机制应对版权纠纷
PrintHR2010-05-24浏览量:361
纠纷缘由何在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出版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赵秀清介绍:国内作者与出版社的纠纷愈来愈多,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因为好多出版社收到销售方的回款后,才给作者支付版税,如果这个时间持续很长,且出版方未给予作者足够的信息就有可能产生误会。二是部分出版社在再版图书时隐瞒作者,不支付版税,这会造成纠纷。

  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副社长吴迅说:“出现版税之争,前提可能是作者与出版单位事先没有约定好。在这里,有一种情况值得大家注意,就是出版社给印刷厂下发一个印务单,比如说印5000本,而印刷厂却利用这个版式加印到1万本,虽然印刷厂只收出版社5000本的加工费,但他们可以将加印的5000本私自发给别的市场。虽然这是印刷厂违规,而不是出版社违规,但也会导致作者的误解,以为是出版社干的。这就需要出版社加大这方面的把控力度,确保图书出版按序正常出版,确保作者的正当权益受到保护。”

  作者与出版商之间发生版税纠纷,甚至对簿公堂,根源何在?面对《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的提问,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出版业务部主任韩进说:“说得俗一点,都是为了钱呗。作者对出版单位告知的图书印量心存怀疑,认为实际印数肯定要高于给他版税的印数。如出版社出版印刷了5万册或者10万册,有的作者就怀疑印了15万册,甚至更多。其实,正规出版社是不会这样做的。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以及管理和监控措施越来越完善,版税纠纷则会相对减少。”

  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尹志勇说:“关于版税,肯定是事先大家在诚信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契约性的合作。作者对图书的销售期望值不要太高,要实事求是。如果作者对图书市场很陌生,就会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导致对出版社的一些怀疑。作为出版社,要尽量增加透明度,及时地给作者披露图书印刷和销售的信息,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这样可能会好一些。倘若有的作者还是不相信出版社,或者认为出版社在说谎,隐瞒事实,那就是作者本身的问题,就说明作者对整个出版行业的认识还不到位。其实,多数出版社这方面做得都比较好。一些不讲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也是整个出版环境不太成熟的表现,说明诚信体系有待建立健全。”

  信守合同承诺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黄国荣认为,图书市场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版税纠纷也在增多。依法经营、依合同经营,有纠纷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声誉,这是出版方和作者不希望看到的。通过纠纷可以检查企业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及时纠正,这实际上在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另外纠纷会有警示作用,提醒大家不要再重蹈覆辙。“出版方、策划方和作者要诚实守信地遵守合同,版税纠纷也暴露了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在合同细节上继续完善并达成共识,比如实际销售计算数量等方面需要更加明确,才能不产生误解。”黄国荣说。

  作为作家,虹影与出版方、策划方的关系一直都特别别扭。“作家一直认为出版社、图书公司在隐瞒印数,或者是拖欠我们的稿费。我每年从国外回来找出版社要稿费,都会弄得不愉快。作家和出版人要重新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将关系搞得更规范化、秩序化。”虹影说。

  龙之媒书店董事长徐智明称:作者特别容易怀疑出版社给出的销售数据,这是焦点。怎么办?我认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参考第三方的统计数据。除此之外,要建立良好的诚信机制,没有信任双方合作无法进行下去。

  为争抢畅销书作家,出版社往往给出比竞争对手更高的首印数与版税率。在出版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双方之间因为版税产生的误会与纠纷逐渐增多。赵秀清认为国外版税纠纷少的原因之一在于书店本身就能够快速结款给出版商,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华文天下总编辑杨文轩则表示:欧美许多国家,在作家和出版商之间有职业经纪人去运作,虽然他们接受作家的委托,但是更专业,能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因而版权官司很少。作者与出版方就版税出现纠纷,这里面涉及实际销售情况,比如说书店卖掉一本书与结款给出版方,这中间是有时间差的。由于信息不透明,就容易造成相互之间的不信任,这就需求通过内部的信息化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谋求长远合作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总编辑刘友宾说:“作者与出版商之间产生版税之争,不仅会伤了双方的和气,而且对整个出版业健康发展也是不利的。出版社发现作者、培养作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很有潜力的作者,我觉得出版社应该考虑从版税方面给作者支付好的报酬,鼓励并帮助他成为名家。作为成名的作者来讲,也应对出版社的培养有感恩之情。如文学界的有些作者,始终抱着一颗感恩之心跟帮他成名的这个出版社签约,而很少去计较版税多少的问题。这样做对于出版社和作者本身而言,都是互利互惠,实现共赢的。另外,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思想上可能还是需要有些道德的东西来约束。现在的出版企业越来越强调企业属性,却忽视了文化属性。出版社都在积极转企改制,都按照一般的企业属性来确立规则、设定章程,而对于建立文化的内涵,却做得不够,从而影响到出版社转企改制后的结构设置。当然,眼下有些出版企业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的思想太严重,盲目跟风,而不想着应该发展自己的特色、培植自己的市场。有些作者也是一样,不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而是为了一点利润竭泽而渔,从而导致与出版企业之间火药味特别浓,缺乏中国文化中的体谅和宽容。为此,出版社在转企改制的时候,不仅要清理反思面向未来,也有必要整理回顾面向过去,从经济利益和文化道德两个层面,确立好出版单位与图书作者之间的关系,切莫让利润和利益的东西,成为做人和做事的准则。”

  作家江南认为,出版方与作者就版税产生纠纷暴露出图书行业所存在的信用问题,双方没有信用就无法合作。“一本书要真正卖得好,需要双方的通力合作。国外的图书市场一般会有一家龙头企业,带动起整个行业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江南说。

  国防工业出版社和新时代出版社总编辑邢海鹰说:“我觉得双方都应该讲诚信,毕竟出书也是一种商业行为。既然是经商大家就应该讲诚信。既然出版单位跟作者签了协议,版税8%也好,12%也好,15%也好,那就说明出版社对这本书是看好的,就应该遵守这个协议,执行协议中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出版社因为做科技书,发行量也不大,基本上不存在这个问题,跟我们打交道的作者层次又都比较高,大家都还是互信的,在这方面我们出版社不存在版税之争的问题。如我们的教材要印多少万册,都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的版税都是有数和清楚的,作者与我们打交道多年,双方都是信任的。当然,我们有时候也请作者看我们的库存,看销售记录,看委印单,以提高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度。”

  杨文轩表示:中国的作家应该思考如何面对金钱利诱,反过来出版方、策划方也要检讨不规范的地方,双方都要反省。他说:“出版方、策划方要考虑更长远的利益,处理好跟作者的关系,谋求更长远的合作。”

点赞 0
收藏 0
打印 反对 0 举报 0
最近浏览